襄陽一中理念文化建設方案

襄陽一中理念文化建設方案

前 言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積淀,是一種歷史傳承。學校文化之于一所學校的意義,猶如靈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類,是一所學校的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富有魅力的學校文化會衍生出一股強大的文化力,它無時不在,潤物無聲,能使學校品質卓然,綻放個性神采。

學校之興,始于文化。襄陽作為荊楚文化的發祥地,文脈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厚,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隆中對等典故流傳至今。襄陽是智慧之城,諸葛亮耕讀勵志,演繹了傳頌千古的人生智慧。襄陽是書法名城,三國時期的邯鄲淳,隋唐時期的丁道護,北宋時期的米芾,這些歷史名人推動了書法文化的輝煌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襄陽市第一中學,坐落于秦巴山脈的峴山之北、漢水之陽,地處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始建于1897年,始名為“鴻文書院”,是襄陽市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學校涌現出了大批的革命志士、人民功臣,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為百年一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學校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傳承源遠流長的文化思想,將自身的辦學理念與地域特色相結合,以學校實際為出發點,提出了以“鴻文”為核心的文化理念,以此鑄就品牌之魂,演繹文化之韻,成就千年古城新的文化名片。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

1.定義:核心理念是學校用于指導教育教學行為與管理經營活動的最高價值標準,是學校一切行為的起點和歸宿,是學校理念文化系統的靈魂。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核心理念是:鴻文

3.闡釋:

鴻,形聲,從江,從鳥,本意指大雁,后引申出“書信”、“大”之意,寓意精明公正,學識淵博,志向高遠。文,指文化,《周易》有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笨梢?,文,可引申為內心的仁,外化為禮,是指道德品質。

鴻文,簡而言之,可理解為,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厚的文化儲備,遠大的人生志向。

背景分析,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說明:

第一,文脈起源。學校前身為鴻文書院,于1897年由加拿大人哈爾沃·朗寧創辦。學校歷經百年,櫛風沐雨,足跡輝煌。歷史文脈的傳承,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傳統育人觀念與現代教育思想的融合,均在學校百年發展歷程中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記。

第二,地域文化。學校地處荊楚文化發源地,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文脈悠遠。孟浩然、米芾等歷代大家都在此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諸葛亮耕讀勵志的人生經歷,留下了璀璨的智慧之光,激勵后人時刻恪守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信條。豐厚的地域文化為學校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

第三,教育屬性。辦學過程中,始終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弘揚人文情懷,引導師生遵循教育規律,因勢而變,因時而變,以師生之需為學校發展之要,以文化之魂為學校發展之根,始終于實踐之中引領襄陽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內涵解讀,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第一,文以載道。鴻文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道家遵循自然規律;儒家追求修齊治平;釋家倡導言行尚善。鴻文,融合了儒釋道合一的大智慧;鴻文,要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鴻文,引導師生涵養德性,豐厚智慧,成就理想。

第二,教育情懷。書院的建立,文脈的傳承,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無不印證著歷屆師生心擁教育情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斗人生。

第三,智慧培養。解衣耕,謂之襄。(見《說文》)體現在學校,應引導全體師生忠厚傳家,詩書繼世,涵養美德,收獲真知,積淀人生智慧,成就勵志人生。

第四,學尚多元。文,有文藝、特長之意。鴻文,倡導踐行多元智能理論,以人文情懷呵護師生,彰顯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師生自主發展,多元競艷。

第五,鴻鵠之志。鴻,本意即鴻雁。高中階段,是學生從少年走向青年的過渡階段,不僅要從品格素養和知識儲備上,幫助其完成向成人的轉變,還要引導其樹立鴻鵠之志,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綜述,以“鴻文”作為文化核心,體現了學校的文脈傳承,總結了學校的發展現狀,必將有助于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引領學校的未來發展。

[學校精神]

1.定義:學校精神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自覺提煉的、被學校全體成員認同的精神支柱,它對全校師生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學校精神是:

敢為人先   爭創一流

3.闡釋:

敢為人先:敢,是勇敢、膽量;先,是先知先覺,果斷做出相應的決策,敢于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敢為人先,是一種智慧和力量,更是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精神,應當成為全體師生對待學習與生活的態度和品質。師生要繼承和發揚先賢遺留下的紅色基因與精神財富,在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不斷挖掘自身潛能,彰顯自身特長,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真正做到思維領先,知行合一,智贏未來。

爭創一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師資,一流的人才是學校追求的目標,也是學校的精神所求。集體與個人發展的前提,是對自我的嚴格要求。要達到更高品質的教學,學校與師生應該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團結拼搏,勤奮務實,在學習和工作中發揮自我能動性,不斷豐富知識技能,提升自身素養,追求更高的目標,始終向著更高的理想前進,爭創一流的教學環境與人文水平。

[校訓]

1.定義:校訓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之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對全校師生具有規范、警策和導向作用。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校訓是:

文韻共襄  立品蓄陽

3.闡釋:

文韻共襄:文,指文化知識,也指品德修養,是仁智雙馨的外在表現。韻,即內在的氣質涵養。襄者,助也。襄,本義是“成”,后引申為“相助、輔佐”。共襄,即共同成長,共同成就。文韻共襄,即共同提高品格素養,共同豐富文化知識,并內化為高雅的氣質內涵。人因立品而行端正,因文潤而氣自華。中國古代重視“文以養氣”,強調的就是文化的積累對人的精神氣質的影響。學校引領師生用書香涵養智慧,用經典熏陶美德,用文化塑造人格,通過豐厚學識、修煉品行來提升內在氣質,做到文雅品行,共同成就精彩人生。

立品蓄陽:“立品身方正,樹德業必成”,立品是成功之道,是成才之本?!兑住るs卦》有言:“大蓄時也,小蓄寡也?!毙?,是積蓄、積累,帶有聚合、蓄容的作用,積聚力量,小以成大。陽,蘊含多姿多彩的文化之韻,是對價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創新精神的肯定,學校尊重學生的特質個性,挖掘學生的生命潛能;陽光也代表著師生向上的精神風貌,師生勤修品行,從點滴做起,展現道德之美與陽光之態,成為品正之人,綻放生命的多彩。

同時,學校以“文韻共襄、立品蓄陽”作為校訓,采用藏尾的形式,巧妙地將校名“襄陽”二字鑲嵌其中。同時,體現了學校的文化核心“鴻文”,突顯了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蘊與光榮傳統。旨在引領師生砥礪自身,涵養品德;沐浴文化,博學有成。

[校風]

1.定義:校風是學校風氣的總稱,包括師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養成的風氣,以及在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積淀的優良文化氛圍。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校風是:

心擁美善  文潤氣華

3.闡釋:

心擁美善:美,源自《說文解字》:“美,甘也?!鄙?,源自《國語·晉語》:“善,德之建也?!毙膿砻郎?,要求師生心存美善之念,做美善之人。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行示范,以美善師德使學生“尊其師,信其道”,引領學生接受美善的教育和熏陶。學生習美善之文,修美善之品,言語美善,文明有禮;舉止美善,高雅端莊;儀表美善,落落大方;以美潤心、以善導行,讓美善相伴成長。

文潤氣華:人因文潤而氣自華。文,泛指一切科學文化知識,古今中外,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學校重視文化的潤澤之功,致力于讓師生內蘊道德之美,外展陽光之態。通過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師生徜徉于書海,品味書香,進而展現特有的智慧和氣度。通過實踐書中道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引領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教 風]

1.定義:教風就是教師在治學態度、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風氣。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教風是:

仁智兼善  學研齊芳

3.闡釋:

仁智兼善:“仁”指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仁者愛人,作為教師,應具備愛生如子的師德,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傾注愛心與耐心,以仁愛之心呵護學生成長。智,指教師有淵博的知識與豐富的人生智慧,這就要求教師在工作之余多學習、多閱讀、多游歷,增加自己的閱歷與眼界,做虛懷若谷、學識淵博的教師,在教學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為學生拓展知識,增長學生的智慧與才干。

學研齊芳:學,乃樂學、善學、勤學之意;研,意為鉆研、精研、教研。齊芳,指學與研相互成就、共同發展。學研齊芳,要求教師以學為樂,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涵養豐厚學識;教師個人樂于鉆研,教師集體合作共研,專業人員引領精研,以善研成良師。通過學與研的結合,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成就教師專業精深,更好地樹立為師之資,從而挖掘學生潛能,提升育人效能。

[學 風]

1.定義:學風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的優良風氣,是學生成人成才的保證。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學風是:

德修雅正  學尚自主

3.闡釋:

德修雅正:雅,指高尚美好;正,指光明正直。雅正,即典雅方正。學校以雅正之風熏陶感染學生,使其涵養高尚品德,追求高雅之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做一個高雅正直的人。學生以雅正立身,用正直正氣營造良好的修身氛圍,做到言行文雅,志趣高雅,男生要做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女生要做婷婷淑女,溫婉清雅,踏踏實實學習,堂堂正正做人。

學尚自主:學,可解釋為學問、學習;尚,有尊崇、注重之意。學校遵循教育規律,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得新進步,尋求新發展。學生學會主動探索學習的規律,富有學習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善于制定學習計劃,有條不紊地按照既定計劃溫故知新,掌握學習與進步的主動權,在發現、嘗試、對比中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實現自我的均衡發展。

 

 

第二部分  發展理念

[辦學理念]

1.定義:辦學理念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的具體辦學實踐中,由辦學主體直接或間接形成的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刻認識。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

崇德鴻文  勵行樹人

3.闡釋:

崇德鴻文:崇德,出自《論語·顏淵》:“主忠信,徙義,崇德也?!背?,意為推崇;德,指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質或品格。崇德,即主張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這是為人之本,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指導思想。學校引領師生仰圣明德,勤于修身,善正德行,育心靈之美,成德美之行。襄陽一中興盛于文,以文化制勝,以“文”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以“文”堅實學生的文化基礎,以腳踏實地之精神,不斷豐富智慧儲備,品味文化的馨香。

勵行樹人:《北史》:“彥光訓喻而遣之,后改過勵行,卒為善士?!眲钚?,意為敦勵品行,勉力而行;培養良好的品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字為先。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的和諧發展,師生的健康成長,應遵循教育規律,秉承黨的教育方針。同時要傳承學校辦學歷史上大批革命志士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寶貴精神,自強不息,篤志不棄,做到自省、自警、自勵,拼搏進取,勵行致遠。

[辦學策略]

1.定義:辦學策略是從學校的現實形態中高度概括出來的,為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而著重實施的策略。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辦學策略是:

隊伍固本  課程育人  文化塑魂

3.闡釋:

隊伍固本: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辦學的第一資源,要堅持教師為本,實施隊伍建設工程,注重專業培養,為教師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引導、鼓勵教師競和相濟,合作探究,有序有力地提升其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成就卓越教師,塑造卓越學生。

課程育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育人的載體是課程。學校應將所有教學活動都看作課程,不僅是學科課程,還應開展主題班會、升國旗儀式、德育課程、社團活動等一系列相對完備的課程體系,打造適合學生的課程,讓教育走進學生心靈。

文化塑魂:學校秉承崇德鴻文的辦學理念,以此凝練學校品牌,增強核心發展力,并將之融入到整個辦學過程之中,讓學校呈現多彩競艷的文化格局,使師生在和諧溫馨的氛圍之中求真知,不斷形成內在的行為準則和精神追求,潤物無聲地塑造學校靈魂。

[學校愿景]

1.定義:學校愿景描繪的是學校的未來發展藍圖,是全校師生共同的奮斗目標。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學校愿景是:

人文沃土  精神家園

3.闡釋:

人文沃土:襄陽一中尚人文,堅持以人為本,以師生幸福為目標,用優秀文化引導師生規范自己的言行,充分挖掘深厚的人文底蘊,創新人文素質教育的形式,拓寬教育途徑,廣泛開展校史校情教育,形成寬和、自覺的校園風氣。尊重教師價值,為其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注重學生個性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此彰顯學校的文化內涵,使學校成為師生幸福發展的人文沃土。

精神家園:教育應該是一種在學習和工作中感受幸福、收獲幸福的過程,使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追求快樂、感受幸福。襄陽一中懷著讓師生幸福的心愿建設校園,努力提升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學生文明、陽光,教師積極、正氣。通過開展多彩活動,讓師生收獲知識的同時展現多樣的才能,追求多彩夢想,讓教師專業化發展,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學校成為師生追逐夢想、成功成才的精神家園。

[培養目標]

1.定義:培養目標是學校所肩負的育人使命,體現了學校培養的學生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培養目標是:

講誠信、知感恩、健身心、有擔當的新時代驕子

3.闡釋:

講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學校實施誠信教育,營造濃郁的誠信文化氛圍,讓學生暢享誠信,形成以誠立身、以誠促學、以誠為樂、以誠待人的良好風氣,進而讓誠信相伴,實現智慧和人格的共長。

知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些都是感恩的體現,傳承了千年,也熏陶了人類千年。學校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并將感恩化作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于生活中,做到自立、自尊,奮發圖強,對家庭和社會有責任擔當,以寬宏的心態積極面對人生。

健身心:現代教育要培養德智、身心全面發展的學生。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此增強學生體能,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情緒,促進其情感的健康發展。同時,教師于日常教學中多觀察學生的成長變化,用真摯的情感感化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有擔當:青少年時期要加強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的培養,不斷養成認真負責的好習慣,能夠對家庭負責、對學校負責、對自我負責、對他人負責。如此,學生心懷責任,富有擔當意識,勤于學習,勤于發展,逐漸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有智慧、有勇氣的現代人。

新時代驕子:既強調了學生的健康身心和遠大志向,又展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腳踏實地的行事風格。學校作為育人之地,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其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將創新精神融入其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進而使學生真正成長為視野開闊、富有創造力的時代驕子。

 

 

第三部分  管理理念

[管理原則]

1.定義:管理原則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準則。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管理原則是:

文化管理,彰顯人文底蘊

制度管理,成就科學規范

3.闡釋:

文化管理,彰顯人文底蘊: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文化的發展是社會文明的高度體現,也是學校趨向完美的基本前提。文化管理強調的是人性化的和諧管理,體現了學校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教師價值,注重學生個性培養,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時時融入親情,處處彰顯學校的人文底蘊。

制度管理,成就科學規范:學校在管理中遵循著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的原則,本著對全校成員認真負責的態度,制定相應的規范和制度,使學校能夠有序地運行;在管理上堅持科學規范,確立統一的制度管理體系,指導學校穩步發展。學校各管理層嚴格遵守規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才能使學校的制度充分發揮其效能。

[服務理念]

1.定義:即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在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所遵循的信念。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服務理念是:

悉心呵護  真誠溝通

3.闡釋:

悉心呵護:悉心呵護,要求學校對師生要做到盡職盡責,全心全意。時刻關注師生的生活和學習,把愛融入到日常的點滴之中,致力于師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教師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濃濃關愛,不斷提升自我,讓學生全面發展,健康快樂成長,收獲精彩人生。

真誠溝通:學校對教師和家長要做到以誠相待,真情溝通,悉心聽取意見和建議。學校與教師、家長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互動,共同發展的關系,讓教師感受到學校提供的發展機會,讓家長感受到學校服務的熱情和真誠,實現學校、教師、家長、社會多元共贏,共同發展。

 

 

第四部分  誓詞宣言

[教師誓詞]

我是襄陽市第一中學的教師,教書育人是我神圣的使命,在此,我莊嚴宣誓:

學高為師,身正垂范;

勵學精進,向善修身。

愛以立責,勤以修業;

博愛善導,因材施教。

恪盡職守,勇擔責任;

甘于奉獻,奮進不息。

[學生誓詞]

我是襄陽市第一中學的學生,我為在這里學習而自豪。在此,我莊嚴宣誓:

勤修美德,常養良習;

學尚自主,志存高遠。

傳承文明,誠信感恩;

踏實勤奮,敢于創新。

用智慧充盈夢想,用努力鑄就輝煌!

[學校宣言]

1.定義:學校宣言是學校就教育教學理想而對外發布的公告。它是學校理性形象的集中展現,是學校對社會的莊嚴承諾。

2.襄陽市第一中學的學校宣言是:

峴山之北,漢水之陽,鐘靈毓秀,人杰地靈。襄陽一中,沐浴山水之靈秀,弘揚仁者之風,共享智者之樂。傳承文脈,興學以至善;與時偕行,寧靜以致遠。

文韻共襄,尚人文之韻;立品蓄陽,塑名校之品。心懷淡泊,我們涵養品性,激揚智慧;行求致遠,我們腳踏實地,求索不息!

[?;贞U釋]

標志由兩部分組成,外圍校名與內部主體圖形。

標志主體由“襄陽”首字母“X”和“Y”藝術演變而成,構成“一中”的字樣,代表學校名稱。

上方圖案形似飛鳥,象征襄陽一中學子展翅高飛,鵬程萬里,在未來的成長學習中大展宏圖。橙紅色代表陽光、活力、朝氣,寓意師生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不斷進取,勇往直前。

1897代表學校的興建時間,寓意百年老校歷經風雨滄桑,書寫輝煌育人篇章。


QQ截圖20190913100318.png

97人妻在线视频公开@97人妻中文字幕总站@97人萋在线观看@97人人摸人人操@97人人碰美日韩